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蜈蚣萍之别名,详该条。
儿科著作。5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介绍治疗儿科病的临床经验。卷1~3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并附歌赋和望诊图;卷4~5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现有《万密斋医书十
病证名。①目侧视貌。《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双目睛通亦名睊目。详目偏视条。②古义与涓通。《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风气客于睑眥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目眥痒而泪出,目眥恒湿,故谓之睊目。”
【介绍】:元代医家。原名萨里弥实,蒙古族。精通医术,擅长内、妇科。惟幼科用药,或嫌峻利。撰有《瑞竹堂经验方》。
寒湿的气候环境中产生的致病物质。《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
眼科病证。见《银海指南》卷二。指翳之色白而淡薄者。详翳条。
【介绍】:元代医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以医术闻名于时。民间曾流传其治愈疾病的一些故事。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鲜皮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金门,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