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
见伤寒发微论条。
见伤寒发微论条。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唇。详见啮舌条。
【介绍】:见徐谦条。
脸色泛白,如脱去颜色之状,可见于突然惊恐或晕针。《素问·刺禁》:“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医案著作。何廉臣选编。刊于1929年。本书征集当时全国各地名医医案,共选辑三百余案。分上、下二集。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医案记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14卷。清·邵登瀛撰。撰年不详。邵氏首叙温热论,继则根据四时发病情况,阐述春温、湿温、湿病、暑、疟、伏暑晚发、冬温等以温热病为主的多种病证。书中除引述《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
病名。《古今医鉴》卷五:“膈噎者,谓五膈、五噎也。”即噎膈。详该条。
指发痧时腿弯、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呈深青、紫色或深红色。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血分者多;乍隐乍现者,毒入气分者多;伏而不现
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辰时。详十二时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虎掌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