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下疳。见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为木芙蓉叶之别名,详该条。
组织器官名。又名牙断(音、义均同龈)、齿龈。指牙床上之肉。又分上龈、下龈。《证治准绳·杂病》:“齿分上下断,上断属足阳明胃经,下断属手阳明大肠经。”《赤水玄珠》卷三:“齿者骨之余,肾之标寄于龈,养于气
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出《漳浦县志》。为紫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渊然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乌药顺气汤,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主治卒病恶风,失欠,肉痹等。艾炷灸3~5壮。
书名。12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1~3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4~9分论外科的各种病证约200病,每病除简述其证治外,均绘有图形;卷10附入《痘科珍宝》1卷。卷11~12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