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敦痈

敦痈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脱疽之色赤、肿痛如汤泼火燎者。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经行发狂谵语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经正行发狂谵语,忽不知人,与产后发狂相似。缘此妇,素系气血两虚,多怒而动肝火,今经行去血过多,风热乘之,客热与内火并而相搏,心神昏闷,是以登高而歌,去衣而走、妄言谵语,如

  • 土疳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土疳证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是也。”即针眼。详该条。

  • 五官之一。即眼。为视觉器官。眼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关系。《灵枢·大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 地节

    见《三国志》。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 谷莠子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少辛

    见《本草纲目》。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 疳疾上目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 内消

    ①病证名。①消渴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内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

  • 禁疮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指痘疹初出,或一、二点,见于隐僻辏节、四肢之间。古人认为此疮一出,则其痘疮不得宣发成浆,故称禁疮。分胃禁、火禁、水禁、风禁、寒禁。详各条。

  • 方通草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