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无汗

无汗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泛指当出汗时而不出汗的症候。常因邪闭表实、津血不足等因所致。伤寒无汗,有邪在表者,有邪行里者,有水饮内蓄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有盛夏当出汗而无汗者。《赤水玄珠·汗门》引丹溪曰:“盛夏浴、食无汗为表实。”又有阴血耗伤或阳虚而无汗者。《灵枢·营卫生会篇》:“故夺血者无汗。”《伤寒明理论·无汗》:“诸阳为津液之主,阳虚则津液虚少,故无汗。”病情不同,宜审因施治。

猜你喜欢

  • 马喉痹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多由痰毒邪火薰蒸肺系,结于咽喉所致。症见喉间肿痛色红,呼吸、吞咽不利,痰涎壅盛,气促烦热,如“马喘”之状,甚或肿连腮颊。《诸病源候论》卷三十:“马喉痹者,谓热毒之气,结于

  • 三十三号巽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丸,见该条。

  • 暑风

    病名。①指中暑而兼昏迷、搐搦者。《六气感证要义·暑》:“夏月猝倒无知,由于心火暴甚,暑热乘之,名曰暑风。”《增订伤暑全书》卷上:“忽然手足搐挛,厉声呻吟,角弓反张,如中恶状,为暑风。”治宜以温热水化苏

  • 双美丸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 金鸡脚下红

    见《湖南药物志》。为烟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论后条辨直解

    见伤寒论后条辨条。

  • 肩三针

    为分布在肩关节周围的肩髃、肩前、肩后三个穴位的合称。肩髃:见该条。肩前:在腋前皱襞头上1寸。肩后:在腋后皱臂头上1.5寸。主治肩痛不举,上肢瘫痪或麻痹等。各刺1~1.5寸。

  • 王旭高临证医案

    书名。4卷,分26门。清·王泰林撰,方耕霞整理。刊于1898年。本书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门后又

  • 足针疗法

    是指针刺足部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临床操作时,应先用温水浸泡足部或以酒精反复擦拭,促使较厚的足底皮肤软化,减轻进针疼痛,并可清洁消毒,避免感染。选定部位后,快速进针,应注意不要刺伤骨膜,给予中强刺激,留

  • 酒癥

    即酒癖。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