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天青地白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类证条。
即妊娠。《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病证名。即音嘶。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4寸,或于百会穴前1寸取穴。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见《四川中药志》。即香茅。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6卷。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作者遵其父陈修园之嘱,用诗歌形式简要介绍《金匮要略》中方剂的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并附方解。解放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