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脉象之一种。寸关尺三部按之皆无,寻至尺后才觉察。平人见此为体质之特征,病人见此者,为阴阳不和之象。《难经·二十难》:“脉有伏匿,……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
针刺手法。出《针灸大成》。针至一定深度,先行紧提慢按六数,得气后,微微捻针并将针轻轻提引,使针下经络气聚。用治局部麻木、发凉等。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纯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黄芫花之药材名,详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鳅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疗条。
证名。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多由伤寒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胸中,或病后余热留恋,或津涸、血虚、肾亏、痰饮、虚劳等所致。常伴郁闷不寐、口干咽燥等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
推拿穴位名。即精宁。详该条。
针灸体位名。详卧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