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两脚部肌肉麻木不适感。见《医学入门·痹风》。《张氏医通·麻木》:“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燎者,二妙加牛膝作丸。不应,少加肉桂。”参见手足麻木、半身麻木条。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脾热身肿之症,面肿目黄,烦躁不卧,皮肤常热,小便赤,大便时泄时结,常肿不退。此脾热肿之症也。脾热身肿之因,膏粱厚味,日积月累,热聚脾中,则脾热肿之症作矣。”脉
即肛门。详该条。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人。画有《本草训解图》,已佚。
【介绍】:清末医家。字涴云,又称维摩和尚。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长于本草,编有《本草分经》(1840年刻行),其特点是以经络为纲,以药为目,在每一经下分补、和、攻、散、寒、热等项,加以叙述。
【介绍】:见耶律敌鲁条。
辨析疾病证候。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环节之一,参见辨证论治条。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