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具名。指铜质所制的针具。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
出《儒门事亲》卷五。即子喑。详该条。
解剖名。又名目内眦、大眦、眼大头、眼大嘴、眼大睫、(眼)大角。即内眼角(上下眼睑在鼻侧连结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有睛明穴。眦角上下睑弦各有一泪窍(泪小点)。《灵枢·颠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又名青蒿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镇痉熄风。治急、慢惊风,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脑膜炎的痉挛抽搐有效。内服:入丸剂。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乳痈。见该条。
龙火,指肾火,命门之火;燔,焚烧之意。即肾火偏亢,详该条。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五脏主藏精,六腑主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送。五脏的藏精有赖于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故称腑输精于脏。《灵枢·五味》:“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素问·五脏别论》:“五味入口,藏
即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五种臭味。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之未老先白头者。见脑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