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呃

气呃

病证见。见《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指因气滞气虚所致的呃逆。中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阳气欲尽,呕吐,呃逆,下利,两脉微涩者,急宜温阳驱阴,用干姜吴萸人参茯苓丁香柿蒂、炮附子等。气滞而呃者,宜木香调气散调气平胃散气郁汤。肺气郁痹,面冷、频呃、咽喉不爽者,宜舒展清阳,用枇杷叶川贝郁金射干通草等药。参见呃逆条。

猜你喜欢

  • 含腮疮

    病证名。出清·邹五峰《外科真诠》。①即痄腮。详该条。②《外科启玄》:“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颊,初生时如米豆大一小疮,次则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腮疮。”

  • 伏冲之脉

    见《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类经》十三卷注:“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一说“伏冲”乃“伏冲”之讹误,“伏”为“太”之古体

  • 天宦

    五不男之一。《灵枢·五音五味》:“其有天宦者,……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参见五不男条。

  • 肉桂子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桂丁之别名,详桂丁条。

  • 李时育

    【介绍】:见李熙和条。

  • 石药中毒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表现不一。治疗方药各异。参见金石中毒条。

  • 怒郁

    情志三郁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怒郁者,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多见气满腹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受伤矣,既无胀满疼痛等证,而或为倦怠,或为少食。”暴怒伤肝,或胀或痛者,宜

  • 黄喇嘛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 指骨

    骨名。解剖学同名骨。《伤科汇纂》:“两手十指骨,又名竹节骨,共二十八节。”

  • 正伤寒

    病名。①指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夫伤寒者,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医学心悟》卷二:“霜降以后,天令严寒,感之而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