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病名。见《万病回春·泄泻》。即滑泄。详该条。
注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毒注候》:“毒者是鬼毒之气,因饮食入人腹内,或上至喉间,状如有物,吞吐不出,或游走身体,痛如锥刀所刺,连滞停久,故谓之毒注。”参见疰条。
即目弦。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北方俗称热疮,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详疮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①读如“碗”(wǎn)。①宛转、屈曲。《灵枢·刺节真邪》:“倾侧宛伏。”②音义同腕。《灵枢·杂病》:“刺宛骨下。”②音玉(yù)。通郁、苑。郁结或苑积。《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