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又名冷热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冷热相交,而走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利也
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又名恶漏。症为肛周及臀部两侧肌肉黑硬,结块如鸡蛋大小,疼痛,常有多数漏管。甚者臀部软组织坏死。系肛漏并发特异性感染所致。治宜先服大剂清热解毒药,后择期手术,配合脱管锭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铁仔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血崩。《中藏经》卷七:“治血山崩甚者,以凌霄花焙干为末,酒下三钱。”详血崩条。
【介绍】:见吴篪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王烂疮。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