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汪昂条。
出《本草纲目》。为紫河车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指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以致痰气阻塞于肺而致喘疾。”身热在表为肺风,气促不息为痰喘”。临床表现为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可见于支气管肺炎、毛
即舌肿。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卡密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疡科心得集条。
见博济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