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通指温热的属性。包括:①气候暖和或炎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乃去,候乃大温。”②温邪,温热类的致病因素。③症状。《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④温热病的简称。《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⑤指春季发生的热性疾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⑥治法的温法和药物的温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猜你喜欢

  • 诊指纹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

  • 蓐疮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攻发,身生疮者,名曰蓐疮。此症见于头面腿臂等处,并逐渐蔓延,引起患儿啼哭不乳。治宜用黄连粉、青黛香油调涂。

  • 陈良佐

    【介绍】:清代医家。字三锡。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杨璿一起编撰有《伤寒辨摘要》(1784刊行)、《寒温条辨》(1784刊行)等书。

  • 金豆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 猪蹄花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金雀花之别名,详该条。

  • 窌穴

    泛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

  • 痘疹全婴金镜录

    见痘疹金镜录条。

  • 虎口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 璺(wèn 问)

    器之裂痕,裂。《素问·气交变大论》:“目视,物疏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参璺启条。

  • 脐下痛

    证名。见《时方妙用》卷二。指脐腹部疼痛。《医学刍言》:“脐下寒痛、火痛。寒痛乃肾阳虚而阴寒凝结,宜真武汤,或桂枝茯苓汤。又有火痛者,必小便不利,或小便点滴胀痛,宜五苓散送下通关丸。大便不通者,宜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