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泛指药材的加工处理,如切饮片、炙、煅、蒸、淬等。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教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炮制的目的在于:①清除杂质,
出《本草图经》。为牛蒡子之别名,详该条。
五味之一。苦为火味,入通于心,故为心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苦入心。”苦味药物多入心经,有清心泻火作用,如黄连、莲子心等。同时,苦味药亦有燥湿及坚阴作用,如黄柏之类。故《内经》有“肾欲坚,急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二方。煅牡蛎四钱,雄黄二钱。为细末,蜜水调浓,重汤炖温,涂患指,日五、六次。治天蛇毒初起,闷肿无头,色红,痛如火燎。
【介绍】:宋代医家。字德修。从友人处得《产乳备急》,将家藏旧本加以校正,增附杨子建《七说》及《产论》,集为《增校产乳备要》,刊刻流传。
气功功法。是一套十节动功,由庞鹤明所倡。此功式子单纯,难度不大,着重运动韧带小关节和平时不运动的关节;发动内气较快;神与形合,以形引气,形松意充。具有舒筋强身,增智益神的作用。其功法:①鹤首龙头气冲天
①泛指五脏正常机能。②指五脏气逆的主要特征。《灵枢·九针论》:“五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介绍】:见王纶条。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①泛指多种疮疡,见丁条。②疮疡的一种,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外科精义》卷上:“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而得名。或因饮食
病证名。指脏腑不调引起的不寐症。《症因脉治·不得卧论》:“在杂症门,则里热多而无表热者也。今注外感者七条,内伤者六条。”内伤不得卧,包括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肺壅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心血虚不得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