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肺胃伏热与外邪相合而成。症见悬雍垂肿起,色白如鱼鳞状者。《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帝中之下,与松子风相似,但微肿处起白点,日久白点变成鳞,其鳞向下者是。”治宜清热宣散。用六味汤、紫地汤等加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病名。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症因脉治》卷四:“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
病名。《济阴要略》:“按荫胎者,由于妊母体质素怯,胎失其养,荫而不长。”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押手法之一,又称撑开押手法。是将左手拇、食二指平放于穴位上,然后分开两指,使穴位处皮肤绷紧以便进针的押手方法。主要使用于皮肤松弛或皱摺处(如腹部)的穴位。
自我推拿方法名。明·高濂《遵生八笺》:“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仰视举首,左右抬摇,使项与手争。”
煎药法之一。胶质、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饴糖、蜂蜜等,容易粘锅煮焦,且粘附他药,影响药物有效成份溶解。故应在其他药煎好后,才放入去渣的药汁中微煮或趁热搅拌溶解。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三十七卷。肺气通于鼻主于涕,若肺脏有热,则津液干燥,所以鼻干无涕。如口干烦躁,夜卧不安者,宜木通散(木通、麦门冬、升麻、知母、犀角、甘草、杏仁、栀子仁)。
又称培土生金。详该条。
①体表部位。又名准头、鼻尖、面王。为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准。”今解剖学名鼻尖。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②经穴别名。出《奇效良方》。即素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