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白果中毒。详该条。
一般指外感性热病发病初期的病机。外感温热邪气,从口鼻而入;又肺合皮毛,主人身之表,故温邪首先侵犯肺卫,出现肺卫之证。证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外感温热篇》
治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深重复杂难以辨认的病证可从其表象而治之。如热极似寒,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参见反治条。
出《难经·四十二难》。脾有裹藏血液的功能。参见脾藏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保赤推拿法》。重揉小儿手背。可平肝和血,用治惊风等症。
推拿手法名。即振颤法。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华佗别传》。即铍针。见该条。
上、下唇交会处。因在口的两侧,故称。
六涎之一。见于疫病之后,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以致毒涎相积而成。症见便秘尿涩,面色黯赤,浑身发热,昏昏如醉,狂言妄语,不知人事。宜用疏泄之药,取其毒气,荡下其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