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疠风

疠风

病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之一。《素问·风论》卷五:“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溃疡。”又名冥病大风癞病大风恶疾疠疡大麻风麻风风癞血风。由体虚感受暴疠风毒,邪滞肌肤而发;或接触传染,内侵血脉而成。初起患处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之可蔓延全身肌肤,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裂以及足底穿溃等重症。治宜祛风化湿,活血杀虫。初起先服保安化灵丹发汗,后改服神应消风散磨风丸,亦可选服一号扫风丸蝮蛇酒。久病体虚可兼服何首乌酒外治苦参汤洗涤溃疡,外涂狼毒糊剂。必须隔离治疗。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在发病区开展群众性预防宣传教育,收容治疗。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并使不少患者得到治愈。

猜你喜欢

  • 稳齿菜

    见《滇南本草》。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足阳明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阳明之别。《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发狂;虚则为足胫部肌肉萎缩,弛缓不收

  • 段康年

    【介绍】:南宋医生。以医药济世。

  • 员柱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 稚阴

    形容小儿身体当长,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也是稚阳之体。参见稚阳稚阴条。

  • 急救仙方

    书名。又名《救急仙方》。北宋时作品。撰人佚名。撰年不详。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四库本系自《永乐大典》中的辑佚本,共6卷。内容有发背、疔疮、眼科、痔证

  • 蓝布裙

    出《四川通志》。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 眼泡痰核

    病名。见茹十眉《五官病》。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 怪脉

    生命垂危时所出现的特殊脉象。详七怪脉、十怪脉条。

  • 目赤烂眦

    病证名。又名风眼。《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此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眦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参见眼弦赤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