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汇编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左耳根部、形似蜂窠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本草括要诗》3卷、《藏府通元赋》1卷。
见王之翰《女科胎产百病》。即胎前怔忡。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家。注撰《卫济宝书》一卷,为治痈疽等外科疾病方书。
见《广西中草药》。为血风藤之别名。
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但哭无声只是惊,多啼不哭痛分明。声轻颤嘎风痫病,速缓声频吐泻成。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毛麝香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佩兰之别名。各详该条。
①出《本草图经》。为莲子心之别名。②出《名医别录》。为野菊之别名。各详该条。
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乌梅肉一钱,轻粉五分。同研,不见粉亮为度,如硬则用唾液润之,不可用水,研至成膏,按患口大小,作薄饼数个,以贴毒根,外用膏掩,日易一次,待毒根不痛,落下乃止。治毒根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