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梁学孟条。
见《本草蒙筌》。指月经之血。
见《叶氏眼科方》。指外眦。详该条。
看耳后筋纹诊痘法。见《丹台玉案》六卷。耳后筋纹淡红为吉,若紫黑青白为凶。耳后红筋一条,无枝叶主心经痘;耳边紫黑鱼刺形主肝经痘;耳后苍筋主痘稀、脾经痘;耳后淡白乱如蔴,将来必主脾经痘。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喉之两旁生疽如何?曰:此名夹疽,属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火热毒上攻而然。”症见咽喉两旁肿起,饮食难咽,疼痛甚剧,或口臭便秘,身发寒热等。治宜解毒泻火,消肿利咽
见《中药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介绍】:明代医家。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名医孙一奎之子,曾与弟孙朋来共同整理编辑孙一奎的《孙文垣医案》。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