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迷

痰迷

病证名。《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痰壅气塞,呀呷作声;甚至痰漫窍闭,如痴如迷;甚至痰塞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在小儿为尤多。”治宜豁痰开窍,用涤痰汤加减。

猜你喜欢

  • 汗出如油

    证名。见《伤寒发微论》。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参见绝汗、油汗、黏汗条。

  • 大便下血

    病证名。《证治准绳·幼科》:“大便下血者,是大肠热结,损伤所为也。脏气既伤,风邪自入,或蓄热,或积冷,或湿毒积于脾胃,或疳食伤于脏腑,因兹冷热交击,疳湿互作,致动血气,停留于内,凝滞无归,渗入肠中,故

  • 内因

    病因之一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使气机紊乱,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参三因条。

  • 上横骨

    解剖名。指胸骨柄。《伤科汇纂》:“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

  • 庚辛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庚辛即庚日与辛日。庚辛属金,金分阴阳。庚为阳金。内应手阳明大肠经,故大肠为庚日,辛为阴金,内属手太阴肺经,故肺经旺于辛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

  • 痘后浮肿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疮脱痂后,因表虚不固,见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引起面目、遍身浮肿。治宜微汗解表。用五皮饮。

  • 翻肛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 功能性子宫出血

    病名。指性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子宫出血病。属崩漏范畴。临床可根据月经周期变化,按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的不同阶段,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如黄体功能不足者,多伴有脾肾阳虚症状,重

  • 心包

    心包络的简称,详该条。

  • 随而济之

    刺法用语。见《难经·七十九难》。与迎而夺之对举。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