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地龙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有头疽生于肺俞及肝俞。证治同发背。
出《本草经集注》。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夏子益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热气则说物不章,言而遑。”参见七气、九气条。
书名。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原刊本已佚,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名《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风门、痹历节门、痿门、厥门等40类,共900余方。徐氏在各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瘙痒性疾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形无匡郭,纵斜无定是也。”多因风、湿、热三邪侵犯肌肤,蕴郁日久所致。皮损边缘不整,无一定形态,纵横排列不定,瘙痒明显。治宜消风清热利湿,内服
见《医学集成》。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阴、阳、气、血亏损。《温疫论》下卷:“凡人大劳、大欲、及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名为四损。”四损的病人,即使感受的疫邪不严重,但由于正气亏虚,不耐攻邪,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