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肢体筋脉牵掣拘挛,痛如扭转。多由阴阳气血衰少,风冷外袭,或血分有热所致。常发于小腿肚,甚则牵连腹部拘急。《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病脉证并治》:“转筋之为病,
见《中药志》。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五邪》。指因眩晕而跌倒。参见眩晕、中风条。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黄芪、茯苓、大枣、鸡血藤。冲剂,每服15~30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治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体虚、脏腑亏损所致的免疫功能下降等症。
见《本草从新》。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原名萨里弥实,蒙古族。精通医术,擅长内、妇科。惟幼科用药,或嫌峻利。撰有《瑞竹堂经验方》。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谓眼于清晨疼痛。“因虚阳上攻,头风注目,早晨血气皆从上行,故虚阳得风火而势益盛,故(目)疼痛也”(《古今医统》)。宜养阴明目,祛风止痛,用芎散或白蒺藜散加减。
又名何寓、丹穴、幽谷、赤。《素女经》:“深内茎刺婴女。”即阴道穹窿。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客忤,口吐青、黄、白沫,水谷挟杂,面色变异,喘息腹痛,反则瘈疭,状如惊痫,眼不上窜,为客忤似痫,治宜镇惊安神《幼科发挥》)。
指肾。《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封藏,固密储藏之意。肾有储藏五脏六腑之精,供身体生长发育的机能,宜固密不宜耗泄,否则将影响身体其他脏腑以至全身的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