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卷二方。人参、干姜、白芍药各二钱,黄连、黄芩各一钱五分,枳实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
证名。即咳脓血。为肺痈主症之一。参咳脓血、肺痈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爬山虎之别名,详该条。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指照海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阴跷穴在足内踝下,是谓照海。”或指交信。《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阴跷一,谓交信穴也。”
即产门不闭。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青蛇毒。见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涌泉疽。见该条。
舌边白厚,中央有黑干苔通向舌尖。为脏腑实热炽盛之候,症见大热、大渴、烦躁谵语、便闭、咽干,宜白虎、承气合用,清热解毒攻下(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