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睑粘睛珠

猜你喜欢

  • 李继昌

    【生卒】:1879~1982【介绍】:字文桢,云南昆明人,世代业医,祖籍上海。明末避乱入滇定居,承家学,广集民间秘验,诊余习西医。曾举办中医讲习班,成立神州医学会云南分会,编《神州医学报》。曾将家藏历

  • 哮拔

    病证名。小儿哮喘的一种证型。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咸哮、盐哮、醋哮。前人认为肺乃轻清之脏,恶咸酸热毒,故咸酸之物,食之太过,影响于肺,可成哮拔。其证气促时发时止,参小儿哮喘条。

  • 齿不固

    证名。牙齿动摇,不能坚固。详牙齿动摇条。

  • 冰郎花

    见《吉林中草药》。即冰凉花,详该条。

  • 冲阴

    冲,冲动;阴,指脑。谓冲动传于脑。《素问·解精微论》:“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王冰注:“冲,犹升也,……阴,脑也。去目,谓阴阳不守目也。”

  • 至治

    指妥善而有效的治疗。《灵枢·百病始生》:“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 清上止消丹

    《辨证录》卷六方。麦门冬二两,天门冬、金银花各一两,人参三钱,生地黄、茯苓各五钱。水煎服。治消渴,气喘痰嗽,面红虚浮,口舌腐烂,咽喉肿痛,得水则解,每日饮水约一斗,属肺消者。

  • 白疹瘙痒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三十六枸橘:“遍身者,小枸橘细切,麦麸炒黄为末,每服二钱,酒浸,少时饮酒。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

  • 脾合肉

    五脏与五体相合,脾主要合于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 两胁下痛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