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
三商之一,见该条。
三商之一,见该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指治疗肌肉挛急而属于寒的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斜针浅刺,故名浮刺。
病证名。指疳病头颈生核的证候。《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二:“由小儿嗜肥甘过多,虫因甘动,或饮食不调所致。”其症头颈生核,形如弹丸,按之转动不痛,内有一种米粉样物质(如颈淋巴结核);其毒侵及脏腑而成疳疾。
【介绍】:明代医生。字沛然,号笠泽居士。华亭(上海市松江)人。编著有《藏府指掌图书》、《脉征》、《经穴指掌图》、《说疗》等书。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
书名。1册。叶橘泉主编。本书分为二篇。第一篇概说,为中药学总论;第二篇各论,按笔划顺序选录常用中药500余种,分别记述各药的异名、学名、科属、形态、产地、性味、品质、成分、药理、效用、用量、附方、制剂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狼毒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近代著作,撰人及撰年均未详。本书记述猪病51种,除病名外,附有猪病图及其药物治法。内容简要,为民间兽医防治猪病的专著。
病名。指前额部骨折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损伤后多致皮破,面目浮肿,若内损血瘀,则呕吐,鼻衄,昏迷、面黄、身软、周身虚浮、烦渴、胸痛、饮食少进。治宜止血开胃,消瘀定痛,内服疏血丸,外用五加皮汤熏洗
病证名。《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参见哮证、冷哮、热哮条。
病名。指崩下的血有五种不同的颜色。《脉经》:“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形如血也。”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