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胎赤眼。即初生儿眼睑及结合膜充血、糜烂。《太平圣惠方》:“夫小儿眼胎赤者,是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于眦中,使睑赤烂,至久不差,故云胎赤也。”见于新生儿急性包涵体性结膜炎。治宜清热解毒,内服
病证名。即癫狂。《素问·调经论》:“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吴崑注曰:“惊狂,癫狂也。”也可作为证名。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
病名。见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多因七情郁火,湿热下注所致。阴中或肿或痛或痒。治疗参见阴蚀条。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推拿穴位名。即奶旁。见该条。
见《花镜》。即辣椒,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扶突,见该条。
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见伤寒摘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