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肉瘤

肉瘤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多因思虑伤脾,脾气郁结所致。瘤体初如桃李,渐大如拳,其根宽大,坚实柔韧,皮色不变,无热无寒。治宜健脾益气开郁化痰。用归脾汤化裁,亦可手术治疗。相当于肌纤维瘤。

猜你喜欢

  • 太冲

    经穴名,代号LR3。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输(土)、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布有腓深神经的分支,并有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跖骨背动脉通过。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目赤肿痛,

  • 外感中暑泻

    病证名。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治宜清暑利湿。脉虚细,体弱者,用藿香参桔煎;脉洪滑,热重者,用

  • 脚跟痛

    足跟痛的别称。《医学入门·脚气》:“脚跟痛,有血热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有痰者,五积散加木瓜,或开结导饮丸。”详足跟痛条。

  • 飞蛾叶

    见《草药手册》。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

  • 吐蛔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吐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此与伤寒吐蛔,伏阴在内者不同。宜用消毒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用

  • 逆治

    即正治。详该条。

  • 太医院同知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官阶正三品。

  • 李虔纵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武则天时为侍御医,与张文仲、韦慈藏齐名。公元八世纪以来,医家皆推三人为首。

  • 死阴

    指五脏相剋而传,导致经气绝。如心属火,肺属金,心病传肺,为火剋金,金被火消亡。《素问·阴阳别论》:“心之肺,谓之死阴。”张志聪注:“五脏相克而传谓之死阴。”

  • 阴跷脉病

    病证名。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难经·二十九经》:“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奇经八脉考》:“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动苦癫癎,寒热,皮肤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