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风

肠风

病名。《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①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可用卷柏散、内补散等方。②泛指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③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称为风利。《证治汇补·下窍门》:“或外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外风可选用槐角丸或柏叶汤;内风宜选用胃风汤人参胃风汤。④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汤加阿胶、山栀、地榆。而其条分缕判,则有风入大肠,留滞不散,挟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有阴分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参见便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蒲扇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

  • 痰火眩晕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眩晕门》。因痰浊挟火,上蒙清阳所致。症见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火。用清上丸、黄连温胆汤等方。参见眩晕、痰晕等条。

  • 紧提慢按

    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紧,作急解;按,指下按(插)。紧提慢按,就是急提缓插的意思。紧提刺激较重;慢按刺激较轻,故亦称重提轻插。

  • 吴象先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 逆调论

    《素问》篇名。逆调,不协调也。本篇主要讨论由于阴阳、营卫之气逆乱失调所形成的内热、里寒、肉烁、骨痹、肉苛诸证,及经脉脏气失调所致的喘息等几种病变。因其言人身之阴阳、荣卫气血不协调之病理变化,故名。

  • 荞叶七

    见《陕西草药》。为苦荞头之别名,详该条。

  • 形肥经少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多因体质肥胖,脾虚气衰,水谷精微不能运化为血,反化为水湿痰涎所致。症见身体益胖,月经逐渐量少,色淡质稀,或夹带下等。治宜健脾除湿。方用二陈汤加当归、川芎。

  • 医宗必读

    书名。10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卷1医论及图说。医论共14篇,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位及脏腑、生理等。卷2为新著四言脉决、脉法心参及色诊三篇,提纲

  • 玄牝

    气功术语。出《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这里玄牝是指人体生命之根本。后世对玄牝认识有两种见解。①虚指部位。即并非实体,也不定位,是不能以形色相求得的,只是在练功中体现。(见《

  • 伤寒明理药方论

    见仲景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