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又名《集验良方》。6卷。清·年希尧辑。刊于1724年。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分为养生、急治、中风、预防中风、伤寒、感冒等50余类。除辑录验方外,其中养生、伤寒、感冒、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又有
见《科学的民间药草》。为香加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夫多骨疽多有发于手背、足背等处,不专在上腭者。其症皆肿硬一块,久而脱去一骨者便是。其原均属肾虚,肾主骨也。或由疮疽溃久,不能收敛。总因气血不足,肾水素亏,复为寒邪所触
【介绍】:南宋医家。宁宗赵扩时为太医局教授,分职主管产科。收集妇产诸病常用有效方剂,并附妊娠、产前、产后杂病病例,于1220年(嘉定13年)编成《女科百问》二卷(一名《产宝百问》)。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针刺入穴位后用电麻仪(即电针机)通过毫针输入电流而达到镇痛目的,以施行手术的方法。它是在电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麻方法。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针麻手术。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疳疾日久,肌肉消瘦,两脚纤细,无力行走,而伴有潮热的证候。乃疳热伤阴,骨髓被灼所致。治宜清热消疳。用青蒿鳖甲汤。
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即冲和膏,见该条。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肺疔。初生白皰,顶硬根突,破流血水,痒痛兼作,多生鼻孔、两手,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咳吐痰涎,鼻焮气急,此属肺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生于鼻者,治同鼻疔。参见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