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铃医条。
经穴名。代号DU2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天满、巅上。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
病证名。指过食瓜果菜蔬而致积滞泻利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果菜积,多食果菜成积,不时泻利,腹中若有傀儡也。宜丁香、麝香、肉桂。方用妙应丹,桂香丸,平胃散加丁、麝。”亦有过食瓜果致痢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九。即走马喉风。见该条。
见《外科启玄》卷二。婴孩气血未充,筋骨未坚,脾胃脆弱,若患痈疽,宜用内托、内疏和缓之药,不可用峻猛之剂。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背的一种。因症见多处肿焮,甚而彼此相连,形如贯珠故名。由荣血火毒蕴结所致。《校正外科大成》卷二背部:“连珠发,连肿三五块,形若贯珠。内则百节皆痛;小腹胀,小便闭,阴囊肿
经穴名。代号:LU2。出《素问·水热穴论》。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距胸正中线6寸处(《针灸甲乙经》)。布有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臂丛外侧束和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
【介绍】:清代医家。字东白,号梅山。浙江绍兴人。长于儿科,尤专于痘疹。认为王肯堂之《幼科证治准绳》博而太繁,学者难于检阅,遂据之于1701年撮其要而编成《痘疹要略》一书。论治注重辨别证之虚实和小儿禀赋
【介绍】:见缪坤条。
出《灵枢·胀论》。与胃相通的五个出入口:咽门、贲门、幽门、阑门及魄门。《类经》十六卷:“胃之五窍,为闾里门户者,非言胃有五窍,正以上自胃脘,下至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故曰闾里门户。如咽门、贲门、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