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藏黄连

猜你喜欢

  • 女科医案选粹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

  • 五神

    五种精神活动,即神、魄、魂、意、志,分别为五脏所藏。《素问遗篇·本病论》:“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参见五脏所藏条。

  • 崩中漏下五色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血崩下而夹瘀血在内,以致淋沥不断,谓之崩中漏下。多因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统制经血,故忽然崩下,或漏下淋沥不止。其夹有五色者,古人认为乃随各脏之虚而出现有赤、白、

  • 程云来

    【介绍】:见程林条。

  • 督脉病

    病证名。指督脉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摇。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素问·骨空论》:“督脉

  • 止痛没药散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没药二两,芒硝、大黄各一两半,血竭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热茶水调下。治血灌瞳人,症见目睛疼痛,瞳人如血灌红色。

  • 血门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脐上4寸,再旁开腹正中线3寸处。治妇人腹中血块,胃痛,消化不良;以及急性胃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 和肝

    即滋阴疏肝。以滋阴与疏肝药合用治疗肝虚气郁的方法。临床多用于胁肋窜痛,胸腹胀闷,吞酸吐苦,舌无津液,咽喉干燥,脉弦细或虚弦等肝肾阴虚,气滞不行证候。常用方如一贯煎。

  • 脾气不舒

    指脾胃出现消化机能障碍。多由肝失疏泄或湿困脾阳所致,亦有因饮食壅滞而致者。主要证候有脘腹胀闷、食不消化、厌食、呃逆等。治宜疏肝理气。

  • 血室涩痛症

    病证名。出《银海精微》。多由肝热,阴虚火炎,肝虚血少引起。谓妇女每至月经时眼感涩痛,或曾患眼疾,如赤痛生翳等,至经期则复发或加重。由肝热所致者,宜清肝泻热,用龙胆泻汤加减;由阴虚火炎所致者,宜滋阴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