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菟丝子,详该条。
针具名。指铜质所制的针具。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病名。莨菪别名闹羊花、黄杜鹃、羊踯躅,又名天仙子。因误服莨菪叶、根、花、枝、种子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面红,烦躁,哭笑不止,谵语,幻觉,口干肤燥,瞳孔散大,脉数等。严重者可致昏睡,肢强挛缩,甚至昏
《外科正宗》卷一方。又名异功散。木香、官桂、当归、人参、茯苓、陈皮、白术各一钱,半夏、丁香、肉豆蔻、附子、厚朴各五分。加生姜五分,大枣三枚,水煎,不拘时服。治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饮沸汤而不知热,手
《症因脉治》卷四方。白芍药、甘草。水煎服。治血虚腹痛。
经穴名。代号GB22。出《灵枢·经脉》。别名泉液。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腋下3寸,当第五肋间隙处(《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长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腹臂静脉,胸外侧动、静
见下廉条。
通亢、吭。颈前部;喉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搤其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