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臀部环跳穴处的流痰。详流痰条。
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六腑病候之一。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少阳属胆,与肝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因肝气有余、湿热蕴胆、胆气虚怯或猝受惊恐所致。肝气与七情有密切关系,故胆病多有胁痛及精神神志方面症状。胆内藏清汁而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即阴道穹窿。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生首乌三钱,陈皮、柴胡、茯苓、黄芩各八分,威灵仙、白术、当归各一钱,知母、鳖甲各二钱,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并加无灰酒再煎一滚,空腹
出《本草拾遗》。为刺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与目内陷同,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地胆之别名,详该条。蚘,蛔的异体字。详蛔虫条。
见《本草汇言》。为王瓜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