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賸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肩井骨即锁骨的肩峰端。多因跌扑、坠堕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活动受限,可有骨声。治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
病名。系指水湿入于耳中,耳内肿痛致使听力减退者。《医学入门》:“湿聋,因雨水浸渍,必内肿痛。”或湿邪内蒸上蒙。症见耳内肿痛,内有呜呜水声,听力减退。治宜以凉膈散加减。参见耳聋条。
病名。又名松子疔。《喉科秘旨》卷下:“松子喉疔生于关内,小舌左右两边,形如松子,淡红而硬,大痛难食,背寒身热,两寸关脉紧甚,乃风火郁积之症也。”治宜祛风清热。用五味消毒饮、六味汤等加减。参见喉疔条。
见《草药手册》。为瑞香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寸法之一。以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距离为1寸量取穴位,故名。《千金要方》:“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
【生卒】:1079~1154年【介绍】:宋代医家。字知可。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幼年家贫,父母相继病死,成年后精心钻研医学,遇有病者求诊,不问贫富均细心治疗,救活了无数患者。绍兴二年(1132)科
①证名。又称缩筋。指筋脉挛急不舒、疼痛。《脉经》卷三:“脉弗营则筋缩急。”《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多由受寒,或热伤筋脉,或血虚无以养
病名。由肝经之热上乘所致。症见翳生风轮之上,色青白而薄,形如冰瑕,或片或点,横贯乌睛,或痒或疼,发作无定,眵粘泪出,白睛脉赤。即冰瑕翳深外障。详该条。
灯火治疗脐风的方法。出《厘正按摩要术》。脐风初发,即用灯火于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等处、各一燋,脐旁四围六燋,脐带未落,于带口一燋,如既落,则于落处一燋,共十三燋。可收熄风镇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