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
证名。《幼幼集成》卷六:“凡痘疮后牙龈生疮,时时出血,谓之牙宣。呼吸息臭,谓之息露,此走马牙疳也。由热在阳明、少阳,宜内服洗心散,外用蚕脱散(蚕蜕纸、枯白矾、五倍子、人中白)敷之。
【生卒】:九世纪【介绍】:唐末五代时道士。字圣宾,赐号广成先生。括苍(今浙江丽水)人。知医,公元907年为前蜀户部侍郎,撰有《玉函经》三卷,后有崔嘉彦《注广成先生玉函经》及黎民寿《广成先生玉函经解》行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喉科心法》卷上:“帝丁两旁,或大舌尽根,或喉关上腭,发一紫血小泡,顷刻肿大,妨碍
病证名。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疼痛等。治用五噎散等。参五噎、噎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偏胜,则可产生热性的病变。
痘疮的病因。《痘疹方论》:痘疮“凡身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疮毒未尽,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