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热府
见风门条。
见风门条。
证候名。燥气伤肺所致。邪在卫分,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主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右脉数大。治宜轻宣润燥。凉燥主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征代表火运,故不及之火运称为少征。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炒黄柏、蒲黄、青黛、煅人中白各等分。为末,外敷患处。治小儿热毒口疮。
见保赤存真条。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即水毒病。详该条。
疳痨的俗称。详疳痨条。
即用轻剂宣通肺气,清解表热的治法。如感受秋季温燥之气,身微发热,口干而渴,干咳无痰,用桑杏汤之类。
见《本草纲目》。为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