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疟

食疟

病名。疟疾之一。又称胃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善饥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疟。六腑无疟,惟胃有者,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世谓之食疟,或因诸疟饮食不节,变为此证。”《张氏医通·疟》:“食疟,因饮食不节,中脘生痰,加以风气乘之,故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善呕。实者二陈加枳壳草果;因饥饱劳役而发,日久不止,脉虚者,理中汤加枳实青皮;素有阴虚劳嗽,或因疟成劳,但于调理本药中稍加桂枝、姜、枣可也,不可纯用祛风痰药;若表邪势盛,可用小建中、黄芪建中为主,后与生料六味丸加桂枝、鳖甲。”参见胃疟、疟疾条。

猜你喜欢

  • 胎病潮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儿在胎中,孕母曾患疟疾,或为邪热所伤,儿受其气,生后出现潮热,热来之前,身体寒战,牙关紧急。治宜调其阴阳,阴阳自和,其热自退。

  •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沉取之盛而有力,即脉形充满。《诊家正眼》:“曰章者,营气盛也,阴脉强也。”

  • 青藤根

    见《药材学》。为木防已之别名,详该条。

  • 仰卧位

    针灸体位名。详卧位条。

  • 无柄紫堇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夏天无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痹证

    病证名。因产后气血大虚,腠理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袭入肌肤、经络、关节所致。以痛痹、行痹较为多见。治宜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方用荆防四物汤随证加减。产后痹证,正气甚虚,切不可过用辛燥之药。

  • 郑友夏

    【介绍】:见郑瑚条。

  • 马元仪

    【介绍】:见马俶条。

  • 治崩三法

    指治疗血崩常用的三个基本治则。《丹溪心法附余》:“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

  • 抢舌喉风

    病名。见《咽喉急症秘书》。认为是肺家之病,吃汤饮食俱要抢呛出,治须润肺疏风降气之剂。参见还食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