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川芎、大黄(用无灰酒煮)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水送下。治风热壅盛,头昏目赤,大便艰难。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本书系根据该院的教材《内经辑要》一书所补充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书中分别介绍《内经》中有关阴阳五行、摄生、脏象、经络、病能、诊法、论治、五运六气等内容,分章节并予分段讲解。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猪殃殃之别名。②见《江苏野生植物志》。为葎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萝芙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得宜本草条。
出《保生秘要》。即击探天鼓法,见该条。
指丑时。《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参见十二时条。
痰证之一。又名痰结实。《圣济总录》卷六十四:“膈痰者,气不升降,津液否涩,水饮之气聚于膈上,久而结实,故令气道奔迫,痞满短气不能卧,甚者头目旋运,常欲呕吐。”治宜降气涤痰为主。参见痰证、痰结实条。
病名。指疔之一。见《中医外科讲义》。其证指甲一侧边缘轻微红肿疼痛,可延及对侧,甚而侵入指甲下。即甲沟炎。证治见代指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疽生于瘈脉(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翳风(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二穴。初起多憎寒壮热,口渴。若溃黄色脓者为顺,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