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散

黄芪散

①《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黄芪茯苓熟地黄、炒韭子车前子鹿茸(酥炙)各一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二两,龙骨三分,麦门冬一两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粥调下。治虚劳肾气乏弱,或时失精,心中虚烦。②《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黄芪、地骨皮赤芍药生地黄柴胡、茯苓、麦门冬各一两,人参当归黄芩各三分,甘草一分。为末,每服四钱,加生姜半分,水煎服。治妇人热劳羸瘦,四肢烦疼,口干心躁,不欲饮食。③《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黄芪、麦门冬、黄芩各三分,龙骨一两,白术黄连各半两,乌梅三枚。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痢渴,心胸烦闷,不欲饮食。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煅牡蛎、黄芪、生地黄各等分。为末,水煎,不拘时服。治虚热盗汗。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黄芪、黄连、生甘草各半两,黄芩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匕,不拘时粳米泔水调下。治髓黄,病人四肢疼痛无力,好眠冷地,身体遍黄,继则青绿色起,唇齿俱白,眼常微肿。

猜你喜欢

  • 真铅

    指未婚少女自然分泌的乳汁。见《遵生八笺》。养生方中认为此物系“纯阴之正”,有补阳的强大效果。

  • 上池杂说

    医话著作。1卷。明·冯元成撰于1644年。全书共列28条,大多阐述医理和辨证论治以及其他杂论,治法偏于温补。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 金钮头

    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金扣钮之别名,详该条。

  • 胎毒发丹

    病名。《幼科准绳》集三。即胎热丹毒。见该条。

  • 手腕骨脱

    病名。即腕骨脱位。见《疡医准绳》卷六。又名腕骱骨脱出。因跌扑、扭坠所伤,易发生于月骨,局部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重者拇、食、中指感觉异常。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或跌打丸,用梔

  • 透关射甲

    诊指纹术语。指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射至指甲端的现象,多属病势危重,但仍须结合四诊全面分析(见《四诊抉微》)。

  • 禁服

    《灵枢经》篇名。禁,是禁止没有把握地乱医乱治;服,就是服从既定治疗法则的指导。本篇主要说明针灸的知识是很渊博的,首先要通晓经络和输穴的原理才能掌握病变的规律和施行针刺的原则。

  • 徐灵胎

    【介绍】:见徐大椿条。

  • 辛甘化阳

    治法之一。辛味与甘味药同用以扶助阳气的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辛味、甘味药合用有益阳作用。如伤寒过汗引起心阳不足,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汤(《伤寒论·

  • 热毒瘰疬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如头、面和颈部疮疡,则颈部出现瘰疬。轻者略有疼痛,可以自愈。重者局部红、肿、痛、热,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