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即产后恶血入心。详该条。
骨名。掌骨和指骨的统称。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湿润不干,甚或有水溢出,或脐孔周围稍见红肿。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为水湿所浸,如洗浴未给揩干,或因尿布过分潮湿,久浸脐部而成。治宜外用收敛固涩药物,如枯矾、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伤食而发的丹毒。因其脾胃之气未充,乳食过度,不能运化,蕴积化热,达于肌表,复感风热邪毒,故成此症。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多啼,身多红晕,皮肤灼热,不思饮食;食积甚者,可见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小儿偏风,详该条。
见重楼玉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晋·王叔和《脉经》根据这些征象总结出二十四种脉象,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