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刺前,将针置于机体近处暖热后再予针刺。《针灸聚英》引《素问遗篇注》:“毫针于人近体,暖针至温,又曰著身温之。”意同口温,今已废用。
见西溪书屋夜话录条。
又称补中益气。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指阴、阳、气、血亏损。《温疫论》下卷:“凡人大劳、大欲、及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名为四损。”四损的病人,即使感受的疫邪不严重,但由于正气亏虚,不耐攻邪,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指气分的热邪炽盛。症见壮热不恶寒、面赤、心烦、大汗、大渴、舌苔黄干,脉洪大。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泛指一切咽喉病的总称。参阅有关各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锡叶藤之别名,详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参见太医院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俞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