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腭骨
颊车骨别名。详该条。
颊车骨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湿毒流注。详该条。
宋代太医局职称。掌管医学教育,由翰林医官以下的中级医官或选择优等学生及技术较好的医生充任。九科之下,每科均设有教授1名。
出《天宝本草》。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阳气虚弱所致的证候。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症见面少华,食欲不振,得热则舒,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沉迟缓弱等。治宜温补为主。选用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方。参见虚证、寒证条。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由眦而起,贯过气轮,如皮似筋,横带至于风轮,光亦不损,甚则掩及瞳神,方碍瞻视。大抵十之八九皆由大眦而起,……眼科钩割一法,唯此患最为得效。”同胬肉攀睛。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又名缕法。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手握住肢体,然后一松一紧,自上而下循序移动。多用于四肢部。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2卷。清·胡廷光撰于1817年。本书系汇集清以前有关伤科文献资料编成。卷1~2为伤科总论;卷3治伤手法及工具;卷4伤科内证;卷5~6为各部骨伤;卷7~8列伤科方剂;卷9~12为其他金刃器物损伤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1卷。金元·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王海藏拔原例、经络腧穴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