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阳虚。详该条。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据载,于市场上悬挂一壶,卖药治病。后世称医生开业行医为“悬壶”,即来源于此。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见深师方条。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介绍治水病的五十七个穴位和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及其机理,故名。文中首先论述风水病的原因、症状及其病理变化,作出了水肿“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的著名论断。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丹毒,见该条。
病证名,多因气血不荣于发所致。《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也。”亦有因疮而秃落者,均宜地黄丸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