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两头尖

两头尖

药材名称两头尖

拼音Liǎnɡ Tóu Jiān

英文名RHIZOMA ANEMONES RADDEANAE

别名红背银莲花、红被银莲花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的干燥根茎。夏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长纺锤形,两端尖细,微弯曲。其中近一端处较膨大。长1~3cm,直径2~7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具微细纵皱纹,膨大部位常有1~3个支根痕呈鱼鳍状突起,偶见不明显的3~5环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或灰褐色,略角质样。无臭,味先淡后微苦而麻辣。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切向延长,外壁增厚。皮层由10余列类圆形薄壁细胞构成。维管束外韧型,10余个排成环状,韧皮部细胞皱缩,木质部导管6 ~24个,形成层不明显。射线宽阔,髓部较大,为类圆形薄壁细胞构成。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粉末灰褐色。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1μm,脐点点状或短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分粒组成。表皮细胞红棕色、黄色或亮黄色,外壁木栓化增厚,常呈脊状或瘤状突入细胞内。网纹、螺纹或梯纹导管多见,直径10~33μm,少有具缘纹孔导管。

(2)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微温,振摇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 1%氢氧化钠溶液2ml,置水浴上加热3 分钟,溶液呈澄明的鲜黄色,再加 1%盐酸溶液使成酸性,溶液鲜黄色消褪,生成乳白色混浊。

(3)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ml,置水浴上微沸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蒸干,加醋酐1ml 使溶解,沿壁缓缓加入硫酸,界面即显紫红色,放置,上层显污绿色。

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归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消痈肿。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用法用量1.5~3g。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红曲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曲药材名称红曲拼音Hónɡ Qū别名红曲霉、紫红曲霉、红大米、红糟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曲霉目曲霉科红曲Monascus purpureus Went.,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

  • 黄花菜子

    药材名称黄花菜子拼音Huánɡ Huā Cài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黄花菜CleomeviscoaL.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ome viscosa L.采收和储藏:7月份果熟时

  • 驴骨

    《中药大辞典》:驴骨药材名称驴骨拼音Lǘ Gǔ出处孟洗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骨。功能主治①孟诜:"煮作汤,浴渍身,治历节风。"②《纲目》:"牝驴骨煮汁服,治多年消渴。&quo

  • 青藤

    药材名称青藤拼音Qīnɡ Ténɡ别名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岩见愁、排风藤、过山龙、羊雀木、鼓藤、豆荚藤、追骨风、爬地枫、毛防己、青防己、风龙、苦藤、黑防己、吹风散、追骨散、土藤。

  • 安徽刺黄柏

    药材名称安徽刺黄柏拼音ān Huī Cì Huánɡ Bò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别名黄柏、刺黄柏、三颗针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

  • 赤小豆叶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叶药材名称赤小豆叶拼音Chì Xiǎo Dòu Yè别名赤小豆藿(《别录》)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叶。功能主治治小便频数,遗尿。①

  • 蒲黄滓

    药材名称蒲黄滓拼音Pú Huánɡ Zǐ别名蒲萼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系蒲黄筛选后剩下的花蕊、毛茸等杂质。功能主治炒用,甚涩肠,止泻血及血痢。用法用量内服:作散剂,每服1~2钱。摘

  • 小鬼钗

    药材名称小鬼钗拼音Xiáo Guǐ Chāi别名鹿角草、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针草、鬼疙针、刺针草、细叶鬼针草、细叶刺针草、小刺叉。锅叉草、一包针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的全

  • 水藿香

    药材名称水藿香拼音Shuǐ Huò Xiānɡ别名野藿香、毛秀才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穗花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japonicum Willd.采收和储藏:7-10月

  • 痰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痰火草药材名称痰火草别名围夹草、癌草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 (C. B. Clarke) O. Kuntze [Aneil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