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名。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原书共15卷。现存10卷本及8卷本二种。流传较广的为10卷本(即《六醴斋医学丛书》本及其影印本),又名《苏沈内翰良方》。本书除选
病证名。指手少阴心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较大的经脉。《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②本经的经脉。《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③十二正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
脉象之一。脉来有歇止,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别。参见促脉、结脉、代脉条。
脑鸣的别称。《四科简效方·内科通治》:“头响即脑鸣也。”详见脑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