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撰《惠眼观证》,已佚。
病证名。指眩晕由心下或膈间停饮所致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证治汇补·眩晕》:“停饮眩晕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少阴为二阴,阳明为二阳。《素问·阴阳类论》:“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肢。”王冰注:“二阴谓手少阴心之脉也,二阳亦胃脉也,心胃合病,邪上下并,故内伤脾,外伤肺也。”
出《四川通志》。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水蛭条。即经闭。详该条。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①见《本草纲目》。为杜鹃花之别名。②见《吉林中草药》。为迎山红之别名。③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满山红。各详该条。
见痧症全书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