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补肾纳气。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详补肾纳气条。
病证名。见清·包永泰《喉科指掌》。若由心火暴盛所致,舌起龟纹,舌质红赤,满口糜烂,腮舌俱肿,口干,脉实有力,为实证,治宜清心凉膈。若由五志过极,虚火妄动所致。舌起龟纹,舌淡,时起白斑细点,舌破,舌若无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寒气,则呕吐恶心。”参见七气、九气条。
即切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详切脉条。
见《审视瑶函》卷五。即复明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视物异色。见复明散条。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乌梢蛇、藁本、防风、芍药、羌活各一两,川芎、细辛各五钱。为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治眼外障,痒极难忍。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脚气疮。详该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钟乳石、炮姜、桔梗、茯苓、炮附子、细辛、桂心、人参各一两一分,白术一两,防风、煅牡蛎、天花粉各二两半。为末,每服二大钱,食前温酒调下。治气虚极,皮毛焦,津液不通,力乏,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