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酸模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洞天奥旨》卷九。即阴包毒。见该条。
病证名。《素问·痿论》:“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证治准绳·杂病》:“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此热在肌肉,遇夜尤甚。”脾热有虚实之分,详脾实热、脾虚热条。
见《广州植物志》。即火秧竻,详该条。
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即阴茎癌。详肾癌条。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此证小舌后垂红丝一根,下结一毬如花而塞喉……乃鼻中生红丝如发,悬黑皰如石榴,垂挂咽门,致碍饮食,如用刀即死。治以土牛膝根洗净入醋捣汁,从鼻孔灌入,丝断毬破,吐出恶血。”参见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通常指外感之风邪,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参风条。
即胎生青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