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东汉时期针灸医生。是涪翁的弟子,郭玉的老师。
病证名。指产后恶血入于肝经,出现手足瘈疭,筋挛抽搐的症候。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肝主筋,产后或加郁怒,致败血入于肝,手足瘈疭,筋挛抽搐,有似中风状者是。丹皮散主之(丹皮、防风)。”
【介绍】:见韩懋条。
周代掌管医疗的最高官员。《周礼·天官》:“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郑康成注:“医师,众医之长。”后世随着时代变迁,其含义有很大的改变。近代凡医学
食亦的病理之一。《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王冰注:“胃为水谷之海,其气外养肌肉,热消水谷,又铄肌肉,故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也。”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夏季感受暑热,肺受热灼,清肃失常所致的气喘。证见喘促,多汗,烦躁或身体发热,静则多言等。治宜解暑,清热或兼益气,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益元散等方。
①病名。虚劳的简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劳亦作痨。《医林绳墨》卷三:“痨者劳也,劳损气血而为病也。”详虚劳条。②病因之一。指过度劳累。《素问·举痛论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即骨折。详该条。
①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小头向后方之凹陷处。主治项强。直刺0.5~0.8寸。②落枕穴别名,见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作《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1卷,已佚。